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-《三国之最风流》
第(2/3)页
文直是文聘的从父,早年曾在颍阴为县吏,因与荀贞结识,后归南阳,荀贞起兵后,他领了壮士六百余人来投,荀贞先以他为别部司马,后转文职,其人博览经籍,温文谦雅,年长之故,深通世情,做过县吏,且熟政事,用他来做总揽,确是再合适不过。
戏志才、荀彧、荀攸诸人皆无异议。
荀彧说道:“君侯自入府至今,连日多忙於兵事。州府吏员半空,许多职事无人署理,短日尚可,久则政滞,不如干脆趁此机会,先把州府吏职的缺额补上?”
荀贞虽有革除陶谦旧弊,行施新政,以恢复徐州元气的宏远打算,但军事是政治的基础,在把受降、布防、改编或裁撤降卒以及检查收纳州府军资等诸事办完之前,他一时却还真是顾不上处理政务,好在有荀彧等人在,这才没用耽搁住州中的日常行政。
不过话说回来,尽管荀贞这几天都没有怎么处理政事,可对州府吏职中缺额的填补人选,他却不是没有想过,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人选名单。
见荀彧此时提出这个议题,荀贞也就不再拖延此事了,说道:“也好,早点把缺额补上,各任其职,文若你也就可以轻松一些了。”
“州府里的部郡国从事现尚存两人,余则挂印。这几日,我与府吏交谈,特别是听别驾与治中对这两人的评价都不高,虽非贪鄙之徒,懦而不明,亦非称职之人。既然君侯已经定下了行察各郡国的人选,那剩下的这两个部郡国从事要不要调任它职?”
“部郡国从事”,是负责监察州部中各郡国不法行为的州府从事。
徐州共有五个郡国,所以州府**有五个部郡国从事,每人负责一郡。
荀贞在入城当天,便在堂上见过那两个剩下的部郡国从事,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谈,当时就觉得他两人唯唯诺诺,没有刚直之气,必定不能胜任此职,所以这回在选人行察各郡国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用他二人的打算。闻荀彧这么一说,荀贞当即同意,说道:“可以。把这两人调走,将位子腾出来,给徐宣他们五人来坐。”
“是。只是,请问君侯,文直该如何安排?”
州府里只有“部郡国从事”,部郡国从事直接对州长吏负责,在与州长吏之间却没有什么别的上级,所以,荀彧问荀贞文直如何安排,也就是在问,该给文直一个什么名号职衔。
“可以文直为右部郡国从事。”
右者,尊也。“右部郡国从事”,意思便是位在不郡国从事之上,是他们的上级。
荀彧应道:“诺。”
荀贞之所以会想到在部郡国从事之上,给他们设一个总揽各郡国纠举事的上级,不只是因为他近期会很忙,可能不太顾得上此事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那便是为了长久的健康的发展,荀贞想仿照朝中的御史台,给自己这个“小朝廷”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。
他目前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,首先就是设“右部郡国从事”职,总管对郡县吏、地方豪强等政、民事方面的监察,其次,再设一个机构,主管对军队内部将校、军吏们不法事的监察。
借说及设“右部郡国从事”职之机,荀贞把自己的想法说出,问戏志才等人的意见。
戏志才等人皆表赞同。
军队中其实本是有负责军法事的军官的,名为“军正”。荀贞军中的军法一直都是由赵云的同乡夏侯兰总管的。但是,随着荀贞已不单单只是军中的主将,而且他还已经是地方的长吏,并且现下他已有一州之地,那么,他就有必要在政治高度上再设一机构,以政驭军。
戏志才问道:“君侯可为此机构定下名称了么?”
“我意名之为‘校军’。此职不入州府,而是置於我的幕府。”
“校”者,查验、修正之意也。“校军”,意自便是察正军中。
荀贞身为行建威将军,可开幕府,所以他现在不但有州府,还有幕府。州府吏员是为他治理州政的属吏,而幕府吏员则是为他管理军事的属吏。
并且,除此外,他作为颍阴侯,又有家臣,只不过家臣主要是为他处理侯府内事的,不能公开参与军政诸事,所以对公事的影响不大,——徐卓此前就在他的侯府里任过职。
第(2/3)页